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流浪漢街頭教英語每小時最低5元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河北省衡水市大營鎮很久沒這麼熱鬧過了。每天下午開放的集市上擠滿了人,停著各地牌照的車,在集市口賣甜瓜的王兵感覺自己的生意都好了不少。每每看見舉著手機、操著外地口音的人,他都會主動搭話:“你們是來看‘大師’的吧?他在裡面,正教英語呢,教得可好了。”


大約是4月末,一個衣衫襤褸、留著臓亂須發的男人,用一根棍子挑著他的全部家當——幾個印著“XX化肥”的白色編織袋和兩個磨損嚴重的黑色口袋——到鎮裡一個村子集市路口的二層小樓門前台階處安了家,周圍滿是雜草和垃圾,被子是冬天穿的破棉襖,床是一張塑料紙。

過了一段時間,這個“流浪漢”支起了一塊黑板,上面寫著自己本科畢業於湖北水電工程學院,河南科技大學碩士結業,輔導中小學英語。村裡人說,一開始沒人相信這個外表臓兮兮的老頭兒會教英語,直到一個大爺讓自己讀初二的孫子去上了一節課,反響不錯,這才陸續有學生到這裡補課。




↑被稱為劉老師的“流浪漢”在黑板上寫英文

當地網紅從中嗅到了流量的味道,把這位被村民改稱為劉老師的“流浪漢”和他的英語課放上了短視頻平台。在他們的描述和網友的評論中,劉老師成了又一個懷才不遇的“流浪大師”,來圍觀的人和來上課的學生越來越多。

但來得更多的是主播和網紅,從早上5點到次日凌晨不間斷直播。每當有學生來補課,他們就緊緊圍住劉老師和學生,把手機支到他們面前。學生們大多戴著口罩,低著頭坐在凳子上。


闖入小鎮的流浪英語補課老師

劉老師不認為自己是在流浪,他更喜歡用“流動”來形容自己的生活方式。他說,流動是市場經濟中最常見的行為,他所做的正是順應這個趨勢。

但幾乎所有村民在第一眼看見劉老師時,都覺得這就是個流浪漢——在外表、穿著以及某些行為習慣上,他和流浪漢很相似:夾雜些許白色的披肩長發,似乎幾年沒有洗過,一縷一縷滾成了結;黝黑的臉上爬滿了皺紋,胡須雜亂;30多攝氏度的高溫下仍然穿著布滿灰塵的紅色長袖和灰色長褲;微風帶過,他身上散發出令人不適的氣味……種種似乎都在提醒著別人,他的生活方式與常人有所不同。


在村裡人的記憶中,劉老師在4月末來到了這裡,用一根棍子挑著幾個破舊的口袋,在村裡集市路口的二層小樓門口台階處安頓了下來,台階旁是一大片荒草和垃圾。有人給他送來被子和折疊床,但被他擱置在一旁從沒用過。他還是睡在一張破舊的墊子上,冷時蓋著一件冬天的黑色棉襖,除了用一把雨傘擋在身前外,算得上風餐露宿。

劉老師“走紅”是在5月中旬,他買了一塊黑板,在一面寫著自己bechalor(本科)畢業於“湖北水電工程學院”,河南科技大學master(碩士)結業,輔導中小學英語,並附有收費標准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其中“bechalor”一詞發生了拼寫錯誤。黑板的另一面上寫滿了英文,類似詞典,用英文來解釋單詞含義。

每到下午,集市裡會聚著很多攤販,吆喝著賣水果、蔬菜和熟食。劉老師趁著人多,走到集市中間,把黑板擺在身旁,支起一張小小的黃色桌子和幾個塑料凳,在身下墊一張紅布,背靠著電線杆坐下,等著學生過來。


覺得新聞不錯,請點個贊吧    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,等著您的高見呢
上一頁1234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5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.0065 秒